面部肿瘤进化为与塔斯马尼亚袋獾种群共存显示新研究|每日热议

互联网   2023-06-22 10:46:15

尼亚大学塔斯马尼亚大学领导的研究发现,在过去30年中导致三分之二物种灭绝的致命恶魔面部肿瘤疾病(DFTD)正在进化为与恶魔种群共存。

塔斯马尼亚大学疾病生态学家RodrigoHamede博士表示,在塔斯马尼亚西北部的WestPencilPine等长期受影响地区,肿瘤遗传多样性的变化导致感染率降低,袋獾数量下降趋于平稳。


(资料图片)

“这可能是由于不同肿瘤变体的致命性和传播性存在差异,或者是由于恶魔对DFTD产生了抵抗力,或者两者兼而有之,但我们发现它们现在可以共存,”Hamede博士说。

来自澳大利亚、法国和美国的研究小组分析了西铅笔松恶魔种群的159个肿瘤基因组,以评估长达十年的流行病过程中肿瘤变异的动态。“肿瘤在细节中:塔斯马尼亚恶魔中可传播癌症的局部系统发育、种群和流行病学动态”发表在《进化应用》杂志上。

“我们知道,在2006年DFTD到达西铅笔松后不久,它就达到了遗传多样性的顶峰,”Hamede博士说。

“随着时间的推移,一些DFTD变体被淘汰,而一些变得更好地适应并固定在人群中。

“这表明,通过选择性过程,肿瘤正在微调其最佳毒力(它有多致命),这是动物传播率和疾病引起的死亡率之间的权衡。”

“这意味着DFTD不太可能将恶魔驱赶到灭绝,但这也意味着这种疾病不会消失,这是一种进化的交易,彼此共存。”

Hamede博士说,研究证明,进化过程可以导致宿主种群与疾病共存,即使是在疾病引起的死亡率极高的情况下,例如DFTD。

他还认为,虽然感染率降低和人口减少是好消息,但继续监测和保护长期受影响的恶魔种群仍然至关重要。

“这些适应性强的种群在规划保护工作时特别有价值,因为它们拥有对未来几代魔鬼的关键适应性特征。

“我们还需要确保减少所有其他威胁过程,例如栖息地丧失和破碎化、当地种群基因退化和道路交通事故。

“灭绝很少由一个因素驱动,而是与其他威胁过程协同作用。”

相关资讯
最新资讯